RISC-V MCU中文社区

华为艰难突围

分享于 2021-05-11 11:35:24
0
3325


两年前,受惠于5G和AI潮流的来临,华为迎来了其高光时刻。但随着美国一纸“实体清单”的出现,阻碍了华为向更大的舞台发展。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从技术到芯片生产,美国针对华为的条款限制越来越多。

这种贸易环境的变化,对华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其财报信息中看,2020年华为全年营收8914亿元,同比增长3.8%。而此前的几年当中,华为每年营收的增长基本都保持在双位数。

笼罩在华为身上的阴霾并没有结束。从4月28日华为公布的2021年一季度业绩数据来看,这一季度中,华为实现营收1500.57亿元,同比下滑16%。相关媒体报道称,这也是华为遭遇的一次严重的季度下滑。

可以想象,2021年对华为仍是充满挑战的一年。

手机业务的变数


手机业务是华为营收的重要支柱之一。根据相关报道显示,2018年,华为终端业务首次超越运营商业务成为最大营收部门。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最直观的影响或许也就体现在这一业务上。

根据美国的禁令条款规定,相关企业在向华为交付芯片前,都需要向美国商务部申请许可。这一规定直接迫使台积电无法将最先进的芯片供给华为。为了保障当年Mate 40系列手机的发布,华为加紧了备货。受此影响,Mate 40系列所搭载的麒麟9000系列芯片也被认为或是华为高端手机芯片的“绝唱”

于是,Mate 40系列手机也曾出现过一机难求的盛况。但即便是这样,华为手机业务也很难在短期内扭转颓势。

荣耀是华为手机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华为将荣耀品牌独立,是以对抗以高性价比的国产智能手机。但受到禁令的影响,华为全线手机业务均受到了影响,为了多年的心血不被白白东流,华为于去年剥离了荣耀。

出售荣耀,也是华为2021年一季度营收下降的主因之一。出售荣耀,并不仅仅是对华为的营收造成了影响,或许他也是华为未来手机业务要面临的“最熟悉”的竞争对手。

任正非曾在荣耀送别会上建议,新荣耀要做华为全球最强的竞争对手,超越华为,甚至可以喊打倒华为,成为新荣耀一个自我激励的口号。

高端手机芯片难以获取,有被迫离开中低端市场。在两难的境地下,华为手机业务受到了巨大冲击。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2021年Q1全球手机出货量报告,当季全球智能机出货3.4亿部,三星、苹果、小米的出货量分别增长32%、44%、80%,位列前三位,OV(OPPO和vivo)同样实现不小增长。与之相对的,华为跌出前五,成为榜单中的“Others”,也就是说华为一季度手机出货不足2000万部。

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也曾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华为手机平板的国内市场高端让给了苹果,中档及低端让给了 OPPO、vivo 和小米等,海外让给了苹果、三星及国内同行。

而在这背后的手机芯片市场也接连发生了变化。联发科和高通成为了,华为手机业务重创下的受益者。


根据行业研究机构IDC的数据,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Oppo和Vivo上季度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35%,而去年同期为28%。这些智能手机制造商给联发科技Dimensity芯片组下的新订单已足以抵消来自华为的收入损失,这是台积电的另一版本。台积电在去年因华为竞争对手的订单激增而抵消了来自华为的收入损失。

国内在芯片制造方面虽有进步,在与台积电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想在这方面进行国产替代,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对于眼下的这种情况来说,面对手机业务的下滑,华为“无能为力”。

海思芯片的困境


手机芯片是华为海思的重要组成部分。IC Insights曾在其报告中指出,海思的成绩得益于母公司华为的强劲推动。据介绍,海思销售额的 90%以上都来自于华为,其中推动华为海思营收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还是华为手机。

得益于华为在手机市场上的优势,海思也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扩大了影响力。根据去年5月,全球半导体市调机构IC Insights发布报告称,华为海思2020年一季度销售额接近27亿美元,其在全球半导体厂商(包括集成电路和O-S-D)中的排名从去年同期的第十五名一跃升至第十名,首次跻身前十。

(来源:IC Insights)

好景不长,紧接着美国对华为的第二轮制裁来了。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于去年5月宣布,严格限制华为使用美国的技术、软件设计和制造半导体芯片。该禁令于当年9月15日正式生效。

这则禁令的出台,不仅对华为供给内部使用的手机芯片造成了影响,其对外供应的网络摄像机(IPC)和电视机芯片也受到了打击。

以IPC芯片为例,根据半导体行业观察此前的报道显示,海思IPC芯片凭借出色的性价比,占据了70%左右的市场份额,尤其是传统的行业类安防视频监控领域,海思基本占据了优势地位。

然而,因为这一纸禁令,让海思IPC芯片也面临着窘境,这也导致安防市场出现了变化。而这块市场当中,也不乏具有实力的对手来接盘。其中就包括联发科旗下的Mstar,根据2019年的报道显示,凭借极高性价比,Mstar已经从华为海思手上抢下了不少的IPC SoC份额。可以预见,在禁令的影响下,Mstar或许能抢夺更多的份额。

在这种条件变化下,华为海思举步维艰。在IC Insights发布2020年排名前15的半导体供应商排名中,华为海思无奈“出局”了。

寄情于汽车业务


面对困境,断臂求生固然是一种方式,但断臂后如何求生才是重点。

根据媒体报道显示,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其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中曾表示:“2021年对华为仍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但也是华为公司未来发展战略逐步清晰的开始。感谢客户与伙伴们对华为长久以来的信任,我们将积极面对考验,保持业务韧性,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实现有质量的生存的同时,持续为客户创造商业价值。”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显示,徐直军坦言目前是华为业务中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针对汽车业务,华为也进行了不少布局。尤其是在投资方面,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产业基金之一,华为哈勃自2019年成立之后,就分别投资了山东天岳、深思考、鲲游光电、好达电子以及裕太车通等多家与汽车领域相关的企业。

为了赋能未来汽车的发展,华为还拓展了IGBT、汽车雷达等产品。

对于在汽车业务上的拓展,华为将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定为了方向。其车规级激光雷达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华为于去年发布的96线车规级激光雷达,就于今年首先落地在了ARCFOX极狐阿尔法S中。

当然,人工智能所赋予汽车的功能,不仅仅只是通过激光雷达来实现。而要想将更多的AI技术落实到汽车当中,就少不了生态的助力。去年10月华为发布了HI品牌,作为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华为以Huawei Inside创新模式与车企深度合作,打造精品智能汽车,包括1个全新的智能汽车数字化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服务,以及30多个智能化部件。

根据前不久上海车展上的消息来看,华为不仅宣布阿尔法S车上除了采用HI版自动驾驶,还搭载了全套鸿蒙车机操作系统。他们还展示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中的多项技术,如ADS自动驾驶、智能车云服务、车机智能交互等。

对于汽车业务发展的未来,华为同样是认真的。从此前透露的消息显示,华为针对智能汽车的布局将每年投入10亿美元。


“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是华为对于其汽车业务的定位。

向汽车方向拓展,不仅仅是汽车领域拥有前景,很多汽车芯片不需要最先进的工艺来进行制造或许也是他们突破禁令限制的一个方法。更何况,国内先进工艺技术也在飞速向前发展,或许熬过了这段时间,华为将会在新蓝海中迎来新的成长。

对于贸易环境的变化,华为无能为力。但对于未来,华为仍旧可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交和流学习之用。如有任何疑问或异议,请留言与我们联系。
3325 0

你的回应
songcunjie

songcunjie 未通过实名认证

懒的都不写签名

积分
问答
粉丝
关注
  • RV-STAR 开发板
  • RISC-V处理器设计系列课程
  • 培养RISC-V大学土壤 共建RISC-V教育生态
RV-STAR 开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