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 MCU中文社区

芯来科技胡振波:RISC-V应该走向通用市场,RVA23将引领破局

分享于 2025-07-25 10:45:37
0
43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 / 吴子鹏) “农村包围城市” 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核心战略思想,指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地区建立根据地,逐步积累力量,最终夺取城市和更大的胜利。过去几年,RISC-V在产业的落地犹如 “农村包围城市” 的态势
在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上,芯来科技创始人胡振波在接受电子发烧友网专访时表示:“过去几年,RISC-V凭借开放标准在垂直领域快速崛起,在物联网、汽车、AI 等场景已展现潜力,在‘农村’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芯来科技创始人胡振波
芯来科技成立于2018年,一直专注于RISC-V CPU IP及相应平台方案的研发,是本土RISC-V领域的代表性企业。目前已有超过300家国内外正式授权客户使用了芯来科技的RISC-V CPU IP,遍及AI、汽车电子、5G 通信、网络安全、存储、工业控制、MCU、IoT等多个领域。因此,在RISC-V落地的过程中,芯来科技的IP和方案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最新支持RVA23 Profile的UX1030H处理器IP新品的发布,将推动RISC-V进一步走向通用市场。

垂直领域不宜作为 RISC-V 发展的主流路线

据SHD Group预测,到2031年,全球基于RISC-V的SoC芯片出货量将达到200亿颗,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5%。届时,RISC-V在消费、计算、汽车、数据中心、工业和网络六大领域的占比都将超过26%,其中在消费市场的占比更是会高达39%

图源:RISC-V International
胡振波指出,和私有架构x86和ARM相比,RISC-V具备开放、精简、可扩展的特性以及低成本优势。不过,RISC-V并不会取代x86和ARM,而是最终形成 “三分天下” 的格局,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一极。
RISC-V指令集架构(ISA)需通过CPU IP转化为可商用的硬件,因此IP是RISC-V商业化的起点。目前,芯来科技已经打造了N/U、NX/UX四大通用CPU IP产品线和NS、NA、NI垂直CPU IP产品线,覆盖从低功耗到入门级高性能的全场景。

芯来科技产品线图
胡振波认为,做IP业务需覆盖全场景,类似 “餐馆菜单” 满足多元需求。经过7年的发展,芯来科技已经成为全球IP货架最全的供应商之一。当前,在信息安全、汽车电子、功能安全和人工智能等垂直场景RISC-V IP市场,芯来科技依托自研体系和工程方法论,已经取得了相对领先的成绩。
RISC-V在垂直场景容易落地原因在于,垂直场景领域软件生态封闭性强,需求相对更加清晰,更加利于RISC-V去落地。芯来科技在垂直领域有非常多具有代表性的IP产品,比如NA900车规级处理器是全球首个通过ISO26262 ASIL-B/D产品认证的RISC-V CPU IP,提供自研STL满足ASIL-B的不同使用场景;NI900基于900系列处理器,针对AI应用进行了多项特性优化,已被国内多家AI芯片公司采用
不过,胡振波称,垂直领域的RISC-V IP虽然辨识度高,但生态效应和市场容量有限,不宜被误认为是RISC-V行业的主流发展路径。RISC-V行业还是要大力发展“通用RISC-V CPU IP”所谓 “通用RISC-V CPU IP”,指的是具备标准化接口与通用性规格、可跨领域应用的CPU IP,而非局限于某一类行业与应用。在通用RISC-V CPU IP市场,芯来科技的IP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能够覆盖低功耗、高能效、高性能和超高性能场景,具体如下:
  • 低功耗场景:芯来科技从成立之初便立足于低功耗领域,其中100系列是全球最小的RISC-V核之一;200系列是全球第一颗基于RISC-V的通用性MCU;300系列是芯来受众最广的、特性最为丰富的低功耗内核。
  • 高能效场景:芯来科技近年来的落地重点便是高能效领域,600/900系列是芯来科技销量最大的RISC-V CPU IP,具备丰富的可配置特性,包括支持Linux、多核、双模式、Vector等。
  • 高性能场景:芯来科技近期发布的1030H,是全球最早支持RVA23的RISC-V商用 CPU IP之一;1000系列将全面支持RVA23 Profile,将陆续发布1040H和1060H。
  • 超高性能场景:芯来科技的2000系列面向服务器领域目前已经处于研发阶段。

胡振波表示,从市场容量、客户基数、生命周期与生态建设的角度来看,通用RISC-V CPU IP无疑是更具持续性和规模化的市场方向。总体而言,目前主要的通用芯片市场依然是ARM架构的天下,RISC-V还有很广阔的增长空间
除了CPU IP之外,芯来科技还推出子系统模式,将分离IP授权模式,提升到SoC子系统定制与授权模式。子系统模式面向客户推出的不再是单独的CPU IP,也不是一个个独立的SoC IP,而是一个完整的SoC子系统。子系统模式基本上囊括了SoC前端80%的共性工作,让SoC设计公司只需要做20%的自有部分,譬如第三方或自有IP集成,IO、PLL、工艺集成(SRAM、IO、PLL、PMU、模拟)等。

芯来科技SoC子系统
胡振波称,自研IP丰富度是芯来科技推出子系统模式的基础。除了在RISC-V CPU IP成熟和丰富度方面领跑行业,芯来科技还有40-50种自有外围IP。子系统模式是一种高效的SoC开发模式,帮助设计公司降低开发门槛、开发周期、开发成本和开发风险。同时,子系统模式不强制绑定客户,保留客户差异化空间。

RVA23 Profile 推出的里程碑意义

RISC-V的开架构特性使其成为全球开发者和企业的协作平台。相比x86和ARM的私有架构,RISC-V通过开放标准化降低技术门槛,吸引了大量IP供应商、芯片厂商和开发者参与。
垂直场景(如车规、AI),生态以开发工具、算子、安全机制等为核心。RISC-V的开放架构允许厂商基于其指令集自定义扩展(如AI芯片的专用算子、车规芯片的安全指令),适配不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从当前的产业现状来看,RISC-V生态在垂直领域的泛协同——产业链配合、工程师认知、市场教育,加速了其在这一领域的落地。
胡振波认为,在RISC-V领域,谈某一家厂商的生态建设成果是一个 “伪命题”,准确的说法是某一家企业在RISC-V大生态建设里贡献了自己力量。RISC-V生态建设的特点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如在汽车领域,芯来科技NA900车规级处理器IP的推出验证了技术可行性,带动产业链信心,使车规成为RISC-V三大热点之一;同时,基金会官网将车规列为核心方向之一,进一步凝聚生态资源,推动RISC-V车规技术从技术验证走向商业量产。因此,RISC-V生态是共享的,生态无差异化壁垒,真正的壁垒取决于各公司自有产品的竞争力和商业化能力。
同时,他也强调,生态建设分为 “强软件兼容生态” 和 “泛生态”,RISC-V当前聚焦 “泛生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通用处理器领域,RISC-V需适配强软件兼容生态,对操作系统支持、二进制兼容、开发者工具链要求会更高。
过往几年,基于RISC-V架构的IP性能在快速提升,RISC-V通用处理器内核IP已经对标到ARM架构的Cortex-A72或Cortex-A76。然而,大型操作系统需要通过虚拟化实现多任务分层、虚拟机运行等功能,而RISC-V架构在过往长期缺乏对这一功能的标准化定义。2024年10月,RISC-V International宣布,RVA23 Profile Standard已获得批准。RVA23 Profile是RISC-V软件生态面向64位高性能通用处理器场景的重要标准,明确要求处理器必须支持包括Hypervisor和Vector在内的关键扩展。正如RISC-V International首席执行官Andrea Gallo所言:“软件供应商需要可移植性来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并使他们能够在各种RISC-V产品上成功销售软件和服务。RVA23的批准使这一切成为可能。”
RVA23 Profile推出之后,得到了Ubuntu、谷歌、红帽等软件生态伙伴的积极响应。比如,主要Linux发行版之一的Ubuntu计划在其接下来的一个大版本25.10中将对RISC-V处理器的准入门槛设置从此前的RVA20配置文件更新至最新的RVA23。胡振波指出:“RVA23 Profile推出将减少应用处理器(AP)级高性能RISC-V芯片的碎片化,成为行业标志性进展,为其运行Linux、Android等系统奠定了架构底座。”
2025年6月,芯来科技又推出了其新一代高性能处理器 IP——UX1030H芯来科技的UX1030H是业内最早支持RVA23 Profile的RISC-V CPU IP系列之一。该产品严格遵循RVA23 Profile规范,全面支持虚拟化及向量计算扩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对IOMMU和AIA(Advanced Interrupt Architecture)的支持,面向新一代高安全、高扩展性的应用场景,标志着国产RISC-V高性能处理器IP在生态融合与系统适配能力上迈出关键一步。
胡振波总结说:“RISC-V当前落地垂直场景有余,而通用不足。通用软件生态建设需要更大规模的投入,需要全行业进一步齐心协力,攻下具有战略价值的‘大城市’。RISC-V生态真正意义上的突破,需要来自RISC-V在通用MCU、MPU、AP、CPU等核心计算平台上的大规模应用。”
通过他的描述不难看出,当前RISC-V生态建设和商业落地仍处于早期阶段。一方面,RISC-V还有很长足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RISC-V的发展要做好非常长周期的思想准备,不能一蹴而就,应避免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

图片

声明: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交和流学习之用。如有任何疑问或异议,请留言与我们联系。
43 0

你的回应
廖勇

廖勇 未通过实名认证

懒的都不写签名

积分
问答
粉丝
关注
  • RV-STAR 开发板
  • RISC-V处理器设计系列课程
  • 培养RISC-V大学土壤 共建RISC-V教育生态
RV-STAR 开发板